推广部门:品牌部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围绕建设服务型机关,深化制度建设,坚持改革创新,在整合行政审批资源、清理审批服务事项、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环节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在积极推进审批制度改革中深入挖潜,在转变职能简政放权中提升效率,做到窗口更加集中、事项更加精简,环节更加合理,程序更加规范、服务更加贴心,群众更加满意。
一、集中进驻,进一个门办多项事
审批服务事项进驻政务中心是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是市行政服务中心成立以来进驻最早、进驻人员最多、业务量最大的单位,除了个别项目在国家、省专业网上审批系统进行审批,委托金融机构直接为群众办理等审批服务项目外,全局服务窗口和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均进驻市、区政务中心,基本实现了应进必进,做到窗口集中、业务集中、人员集中、资源集中、信息集中。进驻事项实行“就地受理、就地审核”的运行模式,避免“两头受理”、“体外循环”,大幅提升审批服务效能。目前,全局有8家单位计189名人员进驻市政务中心,开设61个窗口,面积占市行政服务中心近三分之一,2015年1-6月进驻市政务中心窗口共受理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25.9万件。
一是职能调整到位。成立审批办,进驻市政务中心,主要负责承办局委托授权的审批服务事项,优质、高效推进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进驻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项工作,推动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升审批服务效能。二是进驻事项到位。根据厦审改【2014】12号文,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共有各类审批服务事项157项,已进驻各级政务中心130项,取消1项,近期拟进驻事项14项,因委托外放等原因未进驻12项,基本实现了应进必进。三是审批授权到位。依照“职权法定、权责一致”的要求,做好进驻事项的委托授权。各进驻单位依照管理规定,以文件、授权书等方式明确授权范围,明确首席代表等进驻人员职权范围、要求,做到“权限到位”。四是人员选派到位。全局进驻人员189人,其中局机关派驻审批办8人,下属各单位进驻人员181人;窗口收发件人员76人,后台审批人员113人。从工作实际出发,梳理细化工作职责,落实同岗替代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工作职责,保障窗口工作顺畅运行。
通过落实四个到位,逐步实现审批服务职能向部门集中,审批服务部门向政务中心集中,在集中过程中挖潜空间,提速提效,让审批在服务中转型,服务在审批中升级,推进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进驻政务中心以来,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审批服务事项即来即办率大幅提升,即来即办事项增加至23项,即时办结量16.961万件,即来即办率由2012年56%大幅提升至65%。大力推行电子政务,让群众多跑网路少跑马路,全局157项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中112项实现电子政务网上办理(不含即来即办事项),其中有7项实现互联网申报审批,上半年办理互联网申报审批业务件1.9万件。
二、提速提效,权力减法换活力乘法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做得是减法,审批事项再精简些,环节设置再少些,审批速度再快些,申报方式再简单些,力争让群众办事时少跑一趟路,少跨一道门槛,少走一道程序。
(一)简政放权,推动审批事项精简化
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持续多次清理,目前已基本明确了所有事项名称、依据、标准、流程、办理时限、申请材料等,分清即办件和承诺件,形成清单目录,实行目录化管理。先后取消“土地房屋征收补偿费用决算审核”、“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费用过程审核”、“房屋征收补偿安置方案审核”、“单位申报职工住房货币化补贴”、“省部属单位申请提高住房货币化补贴标准”、“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对线性工程用地选址微调预审”等审批服务事项和内容。经市审改办《关于公布市级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的通知》(厦审改办〔2014〕12号)确认,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共有行政审批服务项目157个大小项。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克服人员紧张、业务繁重等困难,通过设立各事业单位工作站等方式,下放了房地产交易权籍交易登记、公积金、测绘管理共64项审批服务项目到各中心的区级工作站(部分区未设工作站),并及时理顺工作机制,统一办理规程,建立回访抽查和电子网络督查机制,真正做到放到位、接到位、管到位、办到位、查到位,服务企业,方便群众。对委托外放给市房地产中介协会的房地产经纪机构备案服务等项目,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不断指导优化相关办理程序、时限和收费等事项,进行日常的监督检查。
(二)压缩时限提高办事效率,推动服务环境优质化
经过多轮持续优化,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已压缩到法定时限的40%以内,办理环节均压缩至5个环节以内,23个审批服务事项实现即来即办,即来即办率由2012年46%大幅提升至65%。如房地产交易登记业务大提速,个人二手房转移登记业务由法定的30个工作日压缩至7个工作日,每年为群众节省40多万个工作日,是全省最快捷的房地产登记服务,多项抵押登记、分户登记等房地产业务大幅压缩时限,方便办事群众。
(三)开展电子政务建设,推动服务平台网络化
有112项行政审服务事项实现电子政务网上审批(不含即来即办事项),其事项比例占窗口事项86%,受理量占窗口业务量约20%。全局共七项业务实现互联网审批,其中外地户口离开厦门提取住房公积金、离退休提取住房公积金、单位开户缴存公积金、商品房拟售价格变更四项业务实现全程网上审批,单位自管公房出售、属于国家秘密的基础测绘成果资料使用审批、永久性测量标志拆迁审批三项业务实现网上预审,办事企业群众足不出户就可在家申报办理,每年惠及4万多名办事人员。充分依托厦门市网上审批服务平台、省国土资源土地使用权出让管理系统、厦门市“多规合一”平台等,对现有多个审批服务平台进行升级改造,适时按上级要求进行合并兼容,完善电子政务网上办事流程,方便百姓网上办理审批,并推行即时电子监察。
(四)多举措推进“多规合一”工作,推动审批流程扁平化
取消勘测定界报告外部委托环节,改为用地预审内部业务流程,由原来勘测定界报告、用地预审共19个工作日压缩至6个工作日,压缩时限2/3以上,并减少申请人往返报审,实现事项办理无缝衔接。建立市、区两级用地预审协同办理机制,市级审批立项项目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统一收发件,用地预审按照属地原则内部流转;岛内、跨行政区域建设项目由审批办负责办理;岛外由辖区国土分局办理。“多规合一”业务系统平台2014年10月试运行至今,已办理厦门心脏中心等76宗建设项目用地预审,极大提高办事效率,方便项目业主。
(五)完善体系建设,推动审批服务标准化
紧紧围绕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要求,根据业务办理与岗位职责规程,明确各项业务办理时限、统一工作流程及岗位职责,规范服务行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认真做好行政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宣贯培训。规范、更新办事指南,分3批次完全清理了审批服务事项中的兜底性条款200余处,重新印发了办事指南,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法规政策变化,进行及时的微调、更新,让群众办事“心里更有谱”。在规范日常工作制度和工作纪律的基础上,厦门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建立了电子监察与回访督查制度。在电子监察中,做到行政服务全程监管,对办理时限与流程进行有效监控,督促业务办理部门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同时,建立回访制度,随机抽查业务办理事项,就办事效率、服务态度、廉洁廉政等问题进行回访,有效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和行政服务工作水平。
三、创新服务,让群众得实惠便利
(一)“微服务”缩短距离
窗口单位大力推进网上审批的同时,也注重借助网络快速便捷的特性,加强政策咨询、宣传工作,建立网络信息发布机制,探索开展移动终端业务。搭建各窗口单位门户网站、微信公众服务平台和手机应用系统,单位和职工利用智能移动设备、电脑等终端,“足不出户”即可完成房地产交易登记、住房公积金等相关业务办理、信息查询。如房地产交易权籍登记中心于2014年12月促成财政联网缴费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等多个渠道获取缴款信息,可以通过非税自助缴款机等多种方式缴交费用。
(二)“快服务”提供便捷
为了保障发展、服务民生,窗口单位开展绿色通道服务,为重点工程和有需要的群众提供更加快捷便利的服务,制订了《“绿色通道”制度实施细则》,对享受绿色通道服务的对象及办理程序进行了规范和明确,采用特殊标记方式,告知业务审核流转过程中每一位工作人员,及时启动“绿色通道”服务。各窗口每年办理绿色通道件2000多批次。收件材料简化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促进审批服务提速,如住房公积金提取材料再简化,职工无需提供购房合同、身份证及产权证复印件,工作人员通过住房系统和身份证读取器查询信息,群众办事更方便,每年还可办事群众节省复印费10多万元;提取公积金无需跑单位盖章和提供公积金查询单,每年十多万职工因此受益。测绘信息中心制度《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效能建设实施方案》,在优化流程,减少环节,压缩时限,简化材料上进行了再挖潜再提速,让审批服务驶上“快车道”。
(三)“心服务”提升满意度
要求工作人员换位思考,从行政相对人角度出发,强调“服务接触时间”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提升群众满意度。开展上门服务,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收件服务;开展延时服务,只要群众取得办理号码,窗口工作人员必须在办结所有业务后,才能离开工作岗位,公房中心等单位还利用周末加班,为上班时间无法来办事的群众解决困难;开展热线服务,与电信部门合作,电话咨询服务外包,解决因人员不足导致咨询热线不畅通的问题,咨询热线满意度达99.8%,被群众称为“听得见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