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记者从云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2017年以来,云南省自然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立足职能职责,结合本系统工作实际,在自然资源政策、用地指标、易地扶贫搬迁用地、耕地保护、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等相关项目和资金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精准扶贫工作成效显著。
以“带”促“行”强部署。云南厅党组带头学习贯彻落实精准扶贫精神,及时安排部署扶贫工作。成立了厅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实行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机制。去年共召开9次厅党组会议研究扶贫工作,制定了全省自然资源系统精准扶贫总体任务清单和年度目标任务分解表,重点对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加大行业扶贫支持力度三项牵头任务进行分解,提出明确的工作进度及要求,明确了责任部门、责任人、主办处室和经办人,形成工作任务分解督查督办表。
以“精”促“准”稳推进。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扶贫用地保障有关问题》《解决深度贫困地区及乌蒙山片区贫困县脱贫攻坚用地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报批及办理不动产登记工作》等通知,从全力保障农村脱贫攻坚用地指标等6个方面保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用地。2017年以来,云南厅共审批全省88个贫困县相关用地报件265个,总面积7.2万亩;保障全省涉及易地扶贫搬迁的118个县、2801个集中安置点用地指标7.98万亩。
以“抓”促“改”破难题。为切实抓好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及5个乌蒙山片区贫困县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调剂工作,云南厅组织开展了“抓落实、找问题、促实施”增减挂钩专项督导,认真研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挂联县(市、区)顺利完成年度跨省调剂任务。截至去年年底,云南厅共审批增减挂钩助推脱贫攻坚项目415个,涉及拆旧复垦规模20.61万亩,保障安置用地规模5.22万亩,产生节余指标13.26万亩。全省累计流转增减挂钩节余指标1.05万亩,交易金额27亿元,指标流转收益惠及14个州(市)43个县(市、区)。
以“绿”促“矿”拓途径。严格执行矿业权审批联勘联审和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制度,从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源头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组织建立由政府牵头,自然资源、环境保护、住建等有关部门组成的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工作机制,每年以随机摇号的方式抽取一定比例矿山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同时明确要求申请办理采矿权登记的矿山必须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综合评估。
以“行”促“专”增动力。云南厅立足行业优势,为省扶贫办开发建设了云南省精准扶贫大数据可视化平台,建立了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和扶贫成效“一张图”的扶贫管理模式,同时为省直部门的扶贫挂钩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工作提供测绘地理信息服务,积极做好扶贫项目规划测绘保障服务。开展了云南藏区、鲁甸震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基础测绘建设项目,完成云南藏区综合卫星定位服务系统和云南藏区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及典型应用系统建设。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