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2月12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获悉,2018年该厅批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立项638个,实施规模1.82万公顷;先后组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267.83公顷,成交金额10.78亿元,全部返还实施地区用于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激活了农村发展“一池春水”,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为释放增减挂钩政策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新动能,广西厅积极开展摸底调查,于今年5月全面完成了全区111个县(市、区)增减挂钩潜力调查,查明增减挂钩潜力10.5万公顷。广西厅准确把握政策窗口期,将项目立项审批和验收权限下放到设区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指导各地加快项目立项与实施进度,推动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流转交易。
据悉,2018年广西厅共批复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立项638个,实施规模1.82万公顷,拟复垦农用地1.8万公顷,预计新增耕地1.47万公顷。其中,54个贫困县获批项目立项527个,实施规模1.53万公顷;20个深度贫困县获批项目立项204个,实施规模5712公顷。促成贫困县组织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自治区范围内流转交易12批,成交面积3077.28公顷,成交金额9.2亿元。
此外,广西厅还组织深度贫困县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引导深度贫困县编制、审批拆旧复垦安置方案,并在自然资源部在线监管系统完成备案,较好落实了国家下达广西2018年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出886.67公顷的任务,预计获得国家调剂资金39.9亿元,有效缓解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资金短缺问题。
(来源: 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