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4日在贵州省毕节市举行的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部际联系会议上获悉,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方主动作为,倾力支持,片区推进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2017年底,乌蒙山片区贫困人口从2016年底的272万减少到199万,贫困发生率下降到9.9%,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贵州省赤水市、桐梓县、习水县、黔西县,四川省沐川县,云南省寻甸县等6个贫困县已脱贫摘帽。自然资源部牵头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工作6年来,积极沟通、协调、指导、推动片区脱贫攻坚规划落实的同时,发挥部门职能,加大政策支持,督促片区用好用足自然资源扶贫政策。片区脱贫用地指标得到较好保障,增减挂钩政策为易地扶贫搬迁提供了重要资金渠道,土地整治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地质调查助力扶贫产业发展,地质灾害防治能力有了新的提升。
强化扶贫用地保障。加大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倾斜力度,2017和2018年,部下达全国土地利用计划时,对乌蒙山片区38县每年每县专项安排用地计划指标600亩,专项用于支持脱贫攻坚,并明确提出各省在分解下达计划时要单独列增,确保落实到贫困县。对贫困地区需报国务院批准用地的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工程,支持办理先行用地。对于急需开工建设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设计新增建设用地,可以参照抢险救灾等项目,先行使用土地,6个月内补办相关手续。
进一步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充分考虑脱贫攻坚工作需要,对四川、贵州、云南2017年分别安排省域内增减挂钩指标12.0万亩、8.04万亩、5.95万亩;2018年分别安排20.0万亩、8.55万亩、7.57万亩。深度贫困地区开展增减挂钩,可不受指标规模限制,超过国家下达部分,经省级主管部门核定后报部追加认定。实施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可跨省域调剂,由国家统一下达调剂任务,统一调剂价格标准,统一资金收取和支出。2018年分别下达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省域调剂任务2.55万亩、2.04万亩、3.33万亩,进一步提升贫困地区农村土地资产价值,筹集更多发展资金。
加大土地整治工作力度。2017年以来,部配合财政部下达乌蒙山片区三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央补助资金28.65亿元,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发挥带动贫困群众致富的突出作用。实施土地整治重大工程,2018年7月经商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确定支持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贵州省乌蒙山区域“兴地惠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四川省乌蒙山连片区域土地整治重大扶贫项目,中央支持资金21.27亿元。
支持开展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2018年10月,部组织专家完成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遴选,支持贵州省实施乌蒙山片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对贵州乌蒙山片区生态环境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目前正在商财政部资金下达中。
推进地质调查、地灾防治和优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一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支持特色农业发展。圈定清洁富硒土地246万亩、富锌土地28.5万亩,绿色清洁耕地473万亩,为农产品种植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发展地方特色农业提供了可靠资料。二是水文地质调查助力解决“缺水致贫”。实施21处地下水开发示范工程、21处表层泉开发示范工程、216口地下水开发示范井,有效解决了乌蒙山贫困缺水地区27万人、18.4万头大牲畜、3万余亩农田用水。三是积极开展地灾调查、防治工作。查明片区各类地质灾害点及隐患点7346处,发现重大典型地质灾害隐患5处,更新了乌蒙山区38县地质灾害数据库。四是积极推进片区特色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新发现矿产地36处,其中大型-超大型10个。2018年前三季度三省共出让探矿权23个;出让采矿权128个,设计生产规模4061.28万吨/年。五是开展地质遗迹资源调查,服务地方旅游产业品质提升。
(来源:贵州省资源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