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山东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示范省创建工作新闻发布会,提出通过创建活动解决全省国土资源管理存在的四大问题。
一是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的问题。山东省资源利用方式较为粗放,节约集约水平不高。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162平方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9平方米;建设用地地均gdp产出为14.3万元/亩,远低于江苏、浙江、广东等省份;闲置土地量大面广。通过创新产业用地政策和标准、推进闲置低效用地盘活利用等多种手段,以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倒逼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提升。
二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的问题。目前山东省矿产开发规模化程度不高,矿山规模总体偏小,1800多个矿山中,中小型矿山将近1400个;部分矿山开采技术工艺落后;矿山开采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大,生态恢复治理滞后。通过大力推动矿山企业重组整合,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不断提高矿山生态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解决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粗放的问题。
三是建设用地规模与耕地占补平衡矛盾突出的问题。2014年~2016年,全省共审批建设用地110.9万亩,其中新增建设用地95.6万亩,用地规模虽逐年减少,但总量仍然较大。目前,山东省耕地占补平衡库存数量为40.9万亩,仅能满足近2年需求。耕地后备资源少,新增补充耕地能力不足100万亩,仅能满足未来5~6年占补平衡需要。尤其是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矛盾更为突出,济南、青岛两市在本地已无法实现耕地占补平衡。通过示范省创建,进一步改进占补平衡管理,建立健全省级补充耕地指标交易制度和平台,着力破解建设用地规模与耕地占补平衡的矛盾。
四是提升基层政府和企业节约集约意识。当前部分基层政府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理念认识不足、学习不透,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意识不强,“路径依赖”、gdp冲动和短期政绩观仍然存在,部分企业节约集约意识不强,造成资源的大量闲置和浪费。用过示范省创建工作,将构建完善的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机制,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切实提升全社会的节约集约意识。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