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培训 演练”,提高群测群防能力。以邀请地勘专家讲、监测员例会学、农民夜校上课、“4·22”地球日和“5·12”防灾减灾日集中宣传等形式,抓宣传培训“县、乡(镇)、村、社”四级覆盖,确保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知晓率100%;各乡(镇)集中开展1次大型演练,各地质灾害点应急演练全覆盖;投入27万余元制作安装公示牌、警示牌,公示逃生路线图等信息,提高群防群策能力。截至目前,共开展宣传培训110场、受教育群众4229人,应急演练95场、参演群众2113人,安装公示牌168块、警示牌 314块。
二是“摸排 检查”,强化主动防范能力。组织专业地勘单位开展汛前“零死角”大排查,核实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158处,新增2处,核销10处;“5·5”地震后开展次生地质灾害排查,对红化岩崩塌等8个“紧迫类”隐患点开展现场踏勘,目前各隐患点情况稳定;落实158名专职监测员,严格执行“雨前巡查、雨中排查、雨后核查”;局领导带队,分小组到片区对防灾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检查,查问题添措施补不足。
三是“值守 监控”,增强预防预警能力。值班人员、带班领导、地勘专家和视频监控技术人员共同值班值守,加固预防预警防线;安装监测设备,对目前威胁较大、无法治理且群众不愿搬迁的大岩上一把伞崩塌、水竹田不稳定斜坡2个隐患点开展自动化专业监测,灵活掌握地形变化;对全县23个典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高清视频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准确发布地质灾害险情。
四是“治理 避让”,提升隐患消除能力。投资661万元,对珙泉镇荷花村1社崩塌、底洞镇小河村6社陈家坡滑坡和底洞镇木梯村1社小山子滑坡3处威胁性大、突发性强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工程治理;预计投入资金1001万元,对全县隐患点内143户受威胁群众实施防灾避险搬迁安置。截止目前,三个项目均已全面开工,预计主汛期前完成主体工程建设;搬迁已完成21户,其余122户正在全力推进。
(来源: 四川省国土资源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