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际在线报道,地球观测组织”(geo)第14届全会及相关活动10月23日至27日在华盛顿里根会议中心举行。中国代表团24日在会场举办了“中国日”活动,以独立展区展示了中国在地球观测领域取得的主要进展和创新成果。
中国首颗碳卫星向国际社会开放共享数据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黄卫在活动上致辞说,作为发展中大国,中国愿意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积极响应全球重大自然灾害应急救援,加强数据开放共享,支持其他发展中国家能力建设,加大对地球观测组织的捐款力度,进一步推动亚大区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
地球观测组织秘书处主任芭芭拉·瑞恩女士高度肯定了中国对该组织的贡献,对中国提倡的在国家、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开展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建设理念给予高度评价,并对中国在数据共享方面已在“一带一路”区域发挥重要作用且引领亚大地区数据共享取得实质进展表示赞赏。
中国首颗碳卫星向国际社会开放共享数据
地球观测组织秘书处主任瑞恩女士与参观的美国学生在中国展区交流(摄影:赵新宇)
中国当天还发布了《中国面向全球的综合地球观测系统十年执行计划(2016-2025年)》,为世界各国在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搭建合作平台;宣布中国首颗全球二氧化碳监测科学实验卫星(简称碳卫星)数据面向国际社会开放共享;将“一带一路”区域陆表定量遥感数据集和国际首套2015年全球30米土地覆盖数据集作为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17年度报告工作的重要成果首次在国际场合亮相;宣布中国将通过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向国际提供数据共享服务。
地球观测组织成立于2005年,是目前国际上地球观测领域最大的政府间国际组织,致力于建立一个综合、协调和可持续的全球综合地球观测系统,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从原始观测数据到信息的服务,引领全球地球观测发展。中国作为地球观测组织创始国、执委会成员国和联合主席国之一,一直积极参与相关工作。(来源:泰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