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上海开幕的2017网络安全博览会上,一张名为“不动产权卡”、加载了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eid(网络电子身份标识)的银行卡引起关注。据悉,全国首个eid不动产登记应用项目,将于下月在海南省海口市投入运行。
据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电子身份专家严则明介绍,eid网络电子身份标识技术作为“十二五”国家863信息安全重大专项,已于去年验收,其核心是保护可识别的个人信息,免受非法截取和滥用。中国工程院院士方滨兴指出,eid的应用可在隐藏公民个人信息的同时进行网络身份认证,有效保护个人身份信息安全。
下月起,在海口市办理不动产权证的市民,在领证同时可免费领取一张eid不动产权卡。持卡人今后在不动产权查询、交易过程中,可直接通过该卡远程认证信息,简化工作流程,实现让“信息多跑路,个人少跑腿”。(来源:人民日报)
连接新闻:
eid不动产权卡要来了,持卡人可享受20万元以上授信
在极具开放性的网络环境中,怎样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如何识别网络真实身份?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承建的eid(公民网络电子身份标识)给出了答案。
近日,2017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拉开帷幕,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在上海举行的网络安全博览会上设立展台,对eid的研发和发展进行了展示,以eid为基础的诸多应用,如不动产权自助查询、“透明食药监”平台等也可供广大观展者体验。
据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的工作人员介绍,eid是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已在全国试点发行八千多万张加载eid的金融ic卡(印有eid标识),而在未来,eid将通过更多种类的银行卡、移动电话sim卡进行推广,当用户使用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或智能手机时,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
eid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泄漏
互联网发展至今,隐私泄漏、身份证冒用和盗用等安全问题阻碍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的发展。而eid针对以上问题给出了博天堂开户网址的解决方案。
“简单来说,eid就是公民在网络上的一个身份标识。”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工作人员在展台介绍道,eid是以密码技术为基础、以智能安全芯片为载体、由“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签发给公民的网络电子身份标识,能够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线远程识别身份。
目前,我国的网络远程身份验证普遍使用“关联比对”的方法,即将用户输入的“姓名 身份证号”等信息传输后台,通过比对个人信息的正确定来认定身份。但与此同时,该方法存在个身份被冒用、盗用的风险,容易造成个人信息的泄漏。面对以上问题,eid在权威性、安全性、私密性等方面做出突破,满足了公民在个人隐私、网络交易和虚拟财产等多方面的保障要求。
出于保护个人身份信息安全,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建设的eid系统通过了国家密码管理局的系统安全性审查及技术鉴定,并被公安部和国家密码管理局正式命名为“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
“eid中含有一对由智能安全芯片内部产生的非对称密钥匙,也就是说这个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是不可逆的,无法被非法读取、复制、篡改或使用。”据工作人员介绍,欧盟多个国家已经颁发了eid来代替传统的身份证,使eid既据了线下身份识别的功能,又具备了网络远程身份识别功能,多个国家已经广泛普及,应用于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社交网络等各个领域。
eid应用于食品安全等多个领域,将载入手机卡
据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工作人员介绍,eid不受载体物理形态的限制,只要载体中的智能安全芯片符合eid载体相关标准即可。eid已运用于不动产登记、食品安全、金融交易等多个领域。
全国首个将eid运用到不动产登记领域的项目将于下月在海口正式运行,届时在海口市办理不动产权证的公民将都能获得一张eid不动产权卡,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同时,持卡人还可享受金融机构至少20万元的授信。
海口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冯华在网络安全博览会中表示,将eid应用于不动产领域,不仅可在不泄露公民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加强对不动产权人的在线识别,保障公民个人财产和隐私不受侵犯,从而保障其财产安全。同时,可在不动产登记办理过程中,极大地提高政府办事效率,简化办证工作流程,方便群众百姓。此外,使用加载eid的智能ic芯片卡,能为不动产权人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务,让老百姓普遍、实惠的享受到党和国家对百姓实施的普惠金融政策。
此前,eid网络身份运营机构金联汇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与中国食品安全指数研究办公室合作,将“eid”融入到在淮安市落地实施的“食品安全透明共治信息化系统”之中,落实了食品安全各方主体责任。
通过展台现场的电脑,现场工作人员登陆“淮安市透明和各生产管理系统”后,通过eid网络身份认证,可以准确识别生产经营者主体身份,并且实现对食品安全生产每个环节的追溯。
与此同时,eid与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银行等多个银行签署合作协议,发行加载eid的金融ic卡。据工作人员介绍,目前,中国工商银行已在全国试点发行八千多万张加载eid的银行卡,只需用户在柜台或终端机开通即可使用,保障交易安全。
工作人员介绍道,未来,eid将通过更多种类的银行卡、移动电话sim卡进行推广,当用户使用搭载了eid的银行卡或智能手机时,不需要在网上提交自己的姓名、住址、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就能方便地进行网上交易。“把数字身份加载在手机sim卡中,应当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在线交易、网上签约、网上购物等,都可以保障个人信息安全。”(来源:澎湃新闻网)